来源:发布者:时间:2019-12-24
艺术进校园系列巡演活动工作通报
2019年11月19日—12月12日,根据工作安排,由学校30余名师生组成的艺术演出团,开始了为期近一个月的“艺术进校园”系列巡演活动,共计开展了13场演出、7场戏曲知识讲座、5场戏曲现场教学、1场美术讲座和1场美术现场指导,为13所教学实践基地送去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艺术盛宴。
本次巡演由我校根据各个教学实践基地个性化的艺术教学、欣赏、社团建设的需求精心策划、量身打造,抽调了业务精湛的专业教师、学生组建巡演团,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每一场演出,实行“菜单式”的节目模式,我校的专家用渊博的知识和敬业的态度折服了在场的每位教师和学生。
12月17日,我校召开“艺术进校园”系列巡演总结会,现将总结情况通报如下:
第一部分:工作扎实、成效明显。
本次活动成效显著,本着学戏先学德、做事先做人的理念,我校参演师生都充分得到了舞台实践和锻炼,走进每所学校,巡演团不仅代表着艺校形象,更代表着运城艺术的形
象,每位师生都任劳任怨、不计得失,尽心做好每一件事。通过巡演,使我校的社会形象得到了很大提升。
(一)演出情况
在每个校园临时搭建的舞台上,参演师生都能做到用积极饱满的精神风貌投入演出中,尤其是戏曲专业的教师及学生表演的《麟骨床》、《挡马》、《伍员逃国》、《杀狗》、《夜奔》、《柜中缘》等片段,以戏曲文化为元素的通俗唱腔和表演方式引起了师生们极大的兴趣和共鸣。同时,我校师生演奏的笛子、古筝、二胡、板胡、手风琴、萨克斯、唢呐等乐器独奏和女声独唱,用极富感染力的旋律和现场互动,收获了一场场热烈的掌声。
本次活动,13所学校观看演出的师生累计约4500名,现场同部分巡演学校的学生交谈中了解到:这次艺术进校园演出感受最深的就是戏曲类节目,尤其是当得知表演者与自己年龄相仿时,学生们面部的表情就说明了问题及结果。不可思议是问题,羡慕崇拜是结果。这场演出不但拉近了中小学生和艺术的距离,同时也刷新提高了中小学生对艺术的认知,最重要的是得到了中小学校全体师生对我校此项工作和演员精湛技艺的认可。
本次巡演活动由李宁同志担任负责人,总体安排符合实际,工作敬业,为此次探索性巡演付出极大努力,为今后此项活动持续、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打开了局面。
(二)讲座及现场教学情况。
本次活动的讲座及现场教学均获得了巡演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开展的7场戏曲和1场美术知识讲座覆盖7所学校约300名师生,我校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动作示范、现场问答、互动提问解答等方式,得到了在场师生的充分认可。另外,由于部分学校要求较为特殊,临时要求对该校戏曲社团的学生进行现场指导教学,这对我校师生临场应变能力也是一次考验,我校的教师没有因此慌乱,在5所建立戏曲社团的学校分别对86名学生进行了戏曲现场教学,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完美的程式动作以及耐心细致的示范讲解,使临时增加的现场教学有声有色、温馨又活泼。特别需要提到的是美术组的徐宗儒和赵爱民两位老师,对新绛县龙兴学校提出美术社团活动建议及剪纸展厅设计工作协助后,提前沟通,捋好思路,现场进行了悉心指导,使一周后龙兴学校在新绛县特色学校展评中获得一致好评。
(三)舞台服务情况。
本次活动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舞台搭建、设备安装操作、秩序管理等工作都集中在李丰盛、李鼎一两位年轻同志身上,两位同志从不抱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得到了阶段性参与演出的李崔魏、乔雷、张芒科、范凯、吴小京、于凝瑞等同志的帮助,顺利完成了每场演出,设施事故、设备事故、节目统筹事故等全部为零。
(四)实践锻炼情况。
本次活动,最大的收获是让部分教师和学生得到了实战的检验。通过13场演出,从参演人员的状态上讲,第一场的适应性演出到最后一场的收官演出,绝大多数参演人员的精神状态、调整速度、台风、舞台的认知和驾驭能力、气氛的调节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调整和提升;从舞台服务方面来讲,绝大多数参演人员对临时舞台的定位和搭建、设备的安装操作、节目统筹都有了新的认识,以及更加熟练化。部分教师从最初的一专,通过多场次参演后逐渐成为一专多能,既能上台演出,又学会了设备操作,同时又掌握了临场应急的能力;从最重要的活动意义认识上来讲,绝大多数参演人员都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此项活动中,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不懂就学、相互协作,这也是我校艺术进校园活动圆满收官的重要保障。
(五)招生宣传
通过本次系列演出、现场教学及讲座现场,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推广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戏曲、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引入校园获得基本成功外,在同部分学校近距离同学生们接触时发现,在通过观演后咨询我校专业学习情况的老师和学生有很多,在金井、光华、风陵渡学校甚至出现了许多小戏迷、小粉丝,以及许多学生要现场报名来我校就读的情况。下一阶段,我们要探索行之有效的办法让艺术进校园活动同我校的招生宣传有机结合,以更好的演出形式发掘推出我校的演出明星,吸引更多的小戏迷、小粉丝,从而达到最佳的招生效果。
第二部分:检视工作、发现不足。
通过本次探索性的巡演,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我们自身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硬软件的不足、参演人员的状态、与教学实践基地的无缝衔接等等,都是我们需要正视的不足以及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一)设备
我校13场演出中,因提前沟通及预测的盲目乐观,对设备问题没有做到心中有数,所以导致现场环境问题对设备干扰较大,无法发挥设备的最佳效果,导致每场演出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二)节目构成
我校在本次活动之中采取的是菜单式节目预选,由于提前沟通不及时,导致部分场次的节目敲定仓促,演出节目的结构不甚合理,出现头重脚轻、馅大皮薄等问题。
(三)人员调配
主要是基于天气原因,每周一才进行调配本周参演人员参演,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部分教师课程无法调整,二、部分教师觉得仓促应战,没有做好演出准备,不能发挥最佳状态而无法参演,亦因人员调配困难,出现报备不及时的问题。
(四)学校对接和需求
主要表现为对部分学校的需求掌握的不清晰透彻,做不到准确定位需求,再根据其需求设计制定演出方案,包括设计场地和演出形式、改编增加互动性节目,没有做到一场一案、一场一变,始终以一种演出形式以不变应万变。比如,对部分现场演出效果较好的学校,可以以一种教演结合的方式进行,予教于演,效果会更好。
(五)人员技能和状态
这是参演人员存在的最主要问题。一是部分师生的舞台实践不够成熟,作品表演的不完整、出现怯场、台风不过硬、甚至出现个别技术失误情况。二是部分师生对演出、对舞台不够尊重,对舞台结构、演出要求不够了解,以至于出现一些非技术性问题,表现在不回避观众、随意上下场、随意入画、多场次演出后状态下降、舞台上随意性较大等方面,虽然问题不大,但这对我校重塑形象工程是大堤蚁穴式的破坏。
(六)演出纪律
有部分参演人员对演出纪律比较漠视,尤其是对中小学校园相关规定不了解,主要表现在校内抽烟、大声喧哗、不按时候场、不服从时间安排、不尊敬老师。今后应加强演出礼仪、纪律等方面教育。
(七)教学促进
音乐专业的个别学生由于没有经过系统化妆及舞台礼仪课程学习,导致化妆没有统一标准、在台上的礼仪缺失、上下场形态不规范。
第三部分:总结经验,再接再厉。
我校这次“艺术进校园”系列巡演活动工作通报旨在让全体师生找到自身优势,并看清存在不足,查缺补漏、立行立改。同时,让我校“以剧带学”“以戏带功”的传统迅速恢复起来,以教学支撑演出,以演出促进教学,全力打造一批精品保留剧目,建立一支德艺双馨的专业演出工作队伍,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对青少年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同时,凝心聚力、戒骄戒躁,重塑艺校形象,把我校2020年“戏曲进校园”工作推向新的高度,以更新的形象、更大的担当、更有力的作为,推动运城艺校持续、快速、高质量发展。
2019年12月23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