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您的位置:首页 >

积极发挥文化艺术优势 助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积极发挥文化艺术优势 助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06-30

积极发挥文化艺术优势  助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市文化艺术学校对北窑庄村文化扶贫的调研报告

李贵荣

2020年是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当前脱贫攻坚“正是最吃劲的时候”,迫切需要进一步营造良好浓厚氛围,宣传、动员广大干部和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上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4月22日我来到北窑庄村,走访了部分村民,与村干部、第一书记和驻村帮扶干部座谈,就如何发挥文化艺术优势,扎实做好文化扶贫,助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这一课题开展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校在以文化扶贫助力脱贫攻坚方面的有益探索和成效

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是我市唯一一所公办文化艺术类中职学校,被省教育厅认定为山西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学校设有戏曲表演、舞蹈表演、音乐表演、美术设计与制作、社会文化艺术、导游服务等专业,学制分别为一年制、三年制、六年制、三二分段四种。建校四十七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一万余名合格的文化艺术人才。自2015年5月我校帮扶工作队进驻垣曲县古城镇北窑庄村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的战略部署,深入实施精准扶贫,有效发挥好文化扶贫的作用,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在以文化建设助推扶贫脱贫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1、组织师生送戏曲进帮扶贫困村慰问演出

2016年、2017年我校师生参与了古城镇的元宵节社火文艺表演。2017年8月我校与青年团合作,组织师生和演职人员到垣曲县古城镇北窑庄村、长直乡火星村进行脱贫攻坚问慰演出,对行动不便的贫困百岁老人送戏入户。2018年7月我校师生在垣曲县古城镇国家湿地公园举办了消夏旅游节专场文艺演出。2019年我校教师参与了古城镇庆祝建党九十八周年歌咏大赛的排练辅导。

2、积极帮助北窑庄村改善生产生活文化设施

2017年6月驻垣曲县古城镇北窑庄村帮扶工作队原队长、副校长景雪变捐资15万元,打成一眼26米深井,结束了该村17年吃水困难的历史。2017年10月争取帮扶资金8万元改善村支两委办公条件,修缮村文化活动场所。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争取帮扶资金20万元兴办了扶贫车间垣曲县尚嘉家具有限公司。2019年对全村的自来水管道、各家各户的厕所进行了整改。2019年12月我校出资2.7万元对该村允西河桥北13亩土地进行了复填。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村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我校驻村帮扶工作队坚持长期住村,与广大村民打成一片,积极主动作为,扶困济贫,帮助贫困户落实各项帮扶政策,为村民排忧解难,帮助解决了村民子女入学、找工作就业、求医治病、体检保健、残疾待遇、办理扶贫贷款等突出问题。我校的帮扶责任人坚持每月深入帮扶贫困户,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通过多种形式了解群众疾苦,反映群众呼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帮助制定家庭脱贫计划、找准致富路子,全面掌握贫困户需求,帮助分析贫困原因。通过送技术、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务、捐款捐物,不但“输血”,更注重“造血”,真心实意地为帮扶贫困户办好事办实事。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子女关爱孝敬父母,落实赡养责任,培育诚信文明和谐友善新风尚。

通过一系列的文化扶贫活动,扎实筑牢文化之基,助推脱贫攻坚,为脱贫攻坚加油鼓劲,激发广大群众决胜小康的雄心、信心和决心,使北窑庄村的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广大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切实提高了贫困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通过形成内生动力、激发发展潜力,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精准扶贫的成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我校文化扶贫实践探索给我们的启示

通过文化扶贫的实践活动,使我们进一步思考文艺在脱贫攻坚中的功能与作用,探索文艺扶贫的方式方法,更好地让文艺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开发式扶贫,让文艺工作者的“菜单”与基层百姓的“订单”实现更精准的对接。只有这样,文化进万家才能进得深入、进得广泛,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脱贫攻坚取得最终胜利。

启示一:“治贫”必先“治愚”

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必须有效发挥好文化扶贫的作用,切实提高贫困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通过形成内生动力、激发发展潜力,帮助帮扶村积极改善生产生活文化条件,最终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我们要在总结成绩的基础上寻找差距,充分认识和把握文化扶贫的要义,进一步做好“文化+扶贫”这篇文章。

启示二:文化扶贫的关键在于技能

缺乏致富技能或技不如人是贫困的重要原因。多数务工人员受教育程度低、专业技能缺少、在城市就业门路窄、挣钱不多;多数外出务工人员缺少相关技能,加之环境条件影响,致富行动往往受到限制。而且,他们中有的人即使借助帮扶暂时脱贫,但遇到新的困难又可能返贫。所以,文化扶贫的关键,就在于大力开展技能教育。一条比较可行的路径,就是优化目前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以职业农民为培养目标,重点培育农业开发人才和技能人才。同时,职业教育必须要体现地域化、特色化和职业化,并要有长期的应对政策和保障措施。

启示三:文化扶贫还要注重文化环境建设

良好的文化氛围,是先进优秀文化落地生根的重要条件。注重文化环境的营造,对于文化扶贫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我们要大力实施帮扶村文明行动,努力改造固有的习惯和落后的社会风气,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只有把文化扶贫和文化环境营造有机结合、把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建设有机结合,才能真正使文化的功能和价值产生应有的社会效果。

三、积极发挥文化艺术优势,助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做出再动员再部署,强调“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市文化艺术学校作为全市文化艺术职业教育的主力军,我们要旗帜鲜明地肩负起文化扶贫的责任与担当,筑牢农村文化之基,补足信仰精神之钙,引领脱贫发展之舵,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1、提高认识,强化责任,坚定打赢脱贫攻坚信心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脱贫攻坚工作各项任务,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落实,切实把脱贫攻坚工作引向深入,坚决打赢脱贫工作攻坚战,营造和谐社会环境,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2、精准建设,统筹推进,发挥文化扶贫效能

积极打造红色主题书屋,开展好全体村民阅读活动,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3、丰富生活,借力活动,激发公共文化服务活力

为深入推进文化惠民活动,驻村帮扶工作队要积极帮助北窑庄村组建村民“黄河之韵”威风锣鼓队,筹资置办鼓乐器材,主动参与,义务培训,指导排练,努力打造精品,塑造品牌。利用重要节日和传统节庆组织开展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村民的文化品位,有效扩大广大干部群众对脱贫攻坚的认知度。

4、加大文艺惠民力度,彰显公共文化服务魅力

积极组织师生开展送文艺下乡活动,着力加强农村现实题材艺术创作,推出一批具有浓郁农村特色、充满正能量、深受农民欢迎的文艺节目、小戏小品、曲艺节目,助推脱贫攻坚。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巩固脱贫奔小康的积极性。  

2020年4月22日

网站声明

山西省蒲剧艺术院(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省蒲剧艺术院(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