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您的位置:首页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开启新生活新奋斗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开启新生活新奋斗 ——平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07-15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开启新生活新奋斗

——平陆县北留史村帮扶调研报告

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 李新川

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帮扶平陆县北留史村以来,认真贯彻中央、省、市脱贫攻坚的政策和实施意见,与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村支两委”帮扶责任人,帮扶户共同努力,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产业扶贫:发展光伏发电、建扶贫车间;就业扶贫:开展培训,外出务工;特色种植养殖扶贫:发展苹果种植、养牛羊蜜蜂;文化扶贫:美化文化广场、举办村文化节、送戏送文艺进村开展、开展孝老敬亲活动;健康扶贫:开展送医进村,健康义诊;消费扶贫:推销苹果、鸡蛋、粉条、猪肉、菜籽油、蜂蜜;改善环境:修路,硬化、亮化巷道、建文化墙;保障用水:打井、修缮饮水池;责任帮扶:宣传落实党的扶贫政策,制定帮扶计划,脱贫措施,定期入户走访慰问,帮助落实政策,解决困难。通过努力,村民增加了收入,生活得到改善,增强了脱贫攻坚内生动力,脱贫攻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如何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克服疫情的影响,将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防止返贫,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启新生活,新奋斗。联系北留史村实际,学校和北留史村还需做好以下工作。

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委脱贫攻坚,在促复工、稳就业,产业扶贫,解决“三保障”突出问题,防止返贫,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乡村振兴,加强问题整改七个方面下功夫的要求,做细做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

二、克服疫情影响,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认真落实好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增强战胜疫情信心,降低疫情影响,促进外出务工,抓好春耕夏播,开展消费扶贫,多渠道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稳定农民收入。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户,做好社会保障兜底。扎实做好剩余减贫任务、失学辍学、基本医疗保障、危房改造、安全饮水、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兜底保障、账实不符,十个清零工作,确保高质量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三、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脱贫后的北留史村开启新生活、新奋斗,建议在以下方面提升发展。

1、发展特色产业,持续增产增收。以产业振兴作为根本,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产业、带领产业增收、产业致富。在原有的铝包装袋加工,光伏发电的基础上,增加产能,扩大规模,寻求农产品深加工途径,发展新项目。发展特色种植业,形成多元特色种植产业,按照省“南果中粮北肉”的指导意见,改进提高苹果品质,由产量型向品质型转变,根据土质、气温的自然条件,试种中药材,借以增加收入。发展科学规模养殖业,提高收益,向科学规模养殖要效益,根据村里劳动力年龄大、沟坡地利用率低的实际,可种桑养蚕,桑树对土质、水、肥的要求不高,利用沟坡地种桑树,一次栽种,多年受益,不需平田整地,保持自然生态,还可绿化固土,防止水土流失,集体种桑,分户养蚕,蚕丝帮销、或深加工、加工蚕蛹、桑葚食品炒制桑叶绿茶,开发桑条编织,形成产业链,带动旅游,让群众在家创业致富。

2、稳就业,保就业,提高就业层次。继续开展农业知识和技能培训,贯彻落实好省委关于抓好农村劳动力建档立卡、技能培训、持证就业,提高就业层次、稳岗拓岗的要求,使务工人员适应岗位需求,对村民进行电商、营销、养蚕等培训,为劳动力提供科技支持,提升发展持久力。

3、三衔接乡村振兴,开启新生活、新奋斗。继续发挥文化艺术学校的优势,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培养村文化艺术人才,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送艺术,送新观念,移风易俗,激发内生动力,勤劳致富,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乡村振兴、新生活、新奋斗的重要内容。结合疫情防控,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防疫知识宣传,做细做实,环境卫生、村容村貌、垃圾污水治理工作。做好绿化、美化、村文化建设,创建优良的人居环境,传承敬老爱幼、邻里和睦、重家教家风的传统美德。开展感恩孝善、文明星级家庭、建村规、立家风、讲家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村文明建设,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望。

4、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指出:“红军之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启新生活、新奋斗,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支部在乡村治理中引领发展、服务群众、凝心聚力的战斗堡垒作用,引领党员、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成为党员、群众的主心骨,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网站声明

山西省蒲剧艺术院(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省蒲剧艺术院(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