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08-21
为充分发挥教研组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作用,使教研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为进一步向系部管理模式过渡,现拟定教研组改革方案。改革分两步进行:即教研组——教研室;教研室——系部制。
第一步:教研组——教研室
一、教研室性质与任务
教研室是学校最基层的教学管理组织,其基本任务是在教学副校长和教务部领导下,根据学校的办学宗旨和人才培养方案,完成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并组织开展教学和教研活动,做好专业建设、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以及相应教
学管理工作。
二、教研室的组织
(一)教研室由相关课程的教师组成。学校现设文化、戏曲、舞蹈、音乐、美术五个教研室,教研室设主任一名。
(二)教研室主任根据学校制定的任职标准及选聘办法严格选聘,聘期3年,可以连任。任职期间参加教学工作会议,列席中层干部会议,组织本教研室及所辖专业教学业务会议及活动,参照中层副职管理人员对待;在本教研室职责范围内享有教学、教师、科研管理权限;享受相应待遇。
(三)教研室根据专业需要,可设立若干教学组,教学组长由教研室主任推荐报教务部及教学副校长批准。
三、教研室工作职责
(一)落实常规教学的各项工作任务,履行教学管理职责:
1.对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任课教师的选任提出意见和建议。
2. 制定教研室年度教学计划,保证计划的落实;制定教学进度表,根据实际工作安排保证教学环节的正常运转。
3.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选定专业教材和参考资料;组织校本教材的编写。
4.起草并组织实施本专业的专业建设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及其他教学文件。
5.对本教研室所辖专业教学设备的购买和维修提出建议。
(二)教学过程管理:
1.检查教师教学进度,督促教师按计划进行教学活动。
2.定制听课计划,组织本教研室的公开课及青年教师赛讲活动。
3.组织教师开展政治学习,学习教育理论、法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4.检查教师备课上课情况,组织本专业的期末教学汇报,严格教学纪律,树立良好的教风。
(三)师资培养和管理:
1.协助教务部做好本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能力,制定本专业教师进修的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的教学、教研和进修提高工作。
2.组织教师的考核和鉴定,提出考核评语,对成绩优异教师的晋级、评模评优、外出观摩、学习、奖励等提出推荐建议。
3.根据学校安排,组织实施师资队伍的培养计划,重点在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三晋英才的培养和教师梯队(年龄、学历、职称等结构)的建设上。
4.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解决本教研室教师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师德师风方面的考核并提出奖惩建议。
(四)教学研究和学术活动:
1.积极组织申报教学研究项目,制定实施计划书、研究方案,并组织实施。
2.明确本教研室的教研方向、选定教研课题;制定教研规划、实施计划,并组织落实。
3.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对教师的研究成果、学术论文等,做好评审、推荐工作。
4.定期开展本学科学术交流活动、组织学术报告、加强学术信息传递,营造浓厚的教学科研氛围,提高教师教学教研水平。
5.协助学校搞好专业建设,做好新课程的论证和师资培训工作。
6.根据学校安排,组织本专业师生参与相关的竞赛、比赛、学术交流及展示等活动。
(五)教学质量的考核管理:
1.督促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编写教学计划和教案。
2.开展教学分析,做好学生评教、同行评教、教师评学工作。
3.组织专业考试,对考试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
4.配合教务部抽查教师上课到岗情况,控制教学差错与教学事故的发生。
四、加强目标管理,强化教研室自身建设
(一)常规教学的基本建设。包括制定和保存各种教学文件、教学资料和教育教学管理的措施、规定等。
(二)课程建设。以适应市场扩大招生为抓手,在平稳教学的基础上,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搞好精品课程建设。
(三)按专业发展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本学科专业的后备力量,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四)教学档案库建设,按照有关规定的要求,认真建立和积累本学科专业的教学档案。
第二步:教研室——系部制
在第一步全面实施并取得一定成效,条件成熟时推进。
一、系(部)的性质和任务
学校的系(部)是在教研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层管理机构,其基本任务是在学校领导下,根据总体工作部署,在教务、学生等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具体完成本部门的招生、教师、教学、学生、就业、思想政治、安全管理等工作。
二、系(部)的组织
(一)系(部)队伍师资由相关课程的教师组成,学生由主修该专业的生源组成,学校在条件成熟时根据现设戏曲、舞蹈、音乐、美术、文化等五个教研室结合实际向上级主管部门及编制管理部门申报组建教学系部,机构名称、职责、级别及职数等,以上级批复为准。
(二)系(部)根据工作需要,教学上可以设教学组,教学组长由系部研究推荐向教务部及教学副校长报备;日常管理上,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设立专兼职教学秘书,辅助教学工作。
三、系(部)工作职责
(一)教学管理
系(部)除了承担原教研室的教学管理职责以外,还要完成以下工作:
1.主持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规划、师资建设规划、课程建设规划等。
2.负责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组建和日常工作。
3.负责制定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计划;规划本系教师的服务能力提升方向;制定企业兼职教师和外聘教师的聘用和考核办法。
4.主持制定和实施系实训室建设规划。
5.主持制定系部学生的认知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学生管理
1.负责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安全、稳定教育工作,负责制订本系(部)学生思想教育学期工作计划;向学生部提出本系(部)各班级的班主任建议名单。
2.负责组织系(部)学生会开展工作;负责本系(部)学生学风建设与文化建设工作。
3.负责本系(部)学生奖学金、助学金评定工作;负责本系(部)学生学期操行评定工作。
4、负责组织本系(部)学生的各项活动;负责对本系(部)的班级进行考核和评优工作。
5.负责本系(部)班主任队伍的建设、管理和考核工作;
(三)招生就业管理
1.根据系(部)实际向学校上报当年拟招生计划。
2.组织本系(部)的招生工作。
3.负责本系(部)学生的实习实践工作;负责本系(部)学生就业工作,提高就业率。
4.根据市场需求和专业发展目标,推进本系(部)产教融合发展市场。
(四)其他管理
1.跨系(部)教师的选聘。
2.本系(部)外聘教师的选聘报教务部备案后负责实施。
3.本系(部)人员年终绩效的考核。
通过对学校现有五个教学组进行分步改革,最终建立系(部)制管理模式,从而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明确校、系(部) 职责权能, 实施管理重心下移, 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并通过合理配置资源,明确职能部门在“宏观规划、依章治理、保障服务、检查监督”层面运行工作; 明确系(部) 在专业建设、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学生管理、绩效管理、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履行主体责任, 确立系(部) 办学的主体地位。逐步形成“职责明确、决策科学、权责统一、有效监督”的校、系(部)两级管理运行体制,释放学校办学活力, 激发内在发展动力, 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2020年8月20日
山西省蒲剧艺术院(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省蒲剧艺术院(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