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02-05
在中国剧坛,她是一位有影响力的戏剧演员。在坚守戏剧舞台50年的奋斗历程中,她以精湛卓越的舞台表演实力赢得了无数耀眼的荣誉桂冠。但是,她将这些东西都淡淡抹去。
为了培养一代基座稳固、扎根人民,能够引领一个地方戏剧舞台未来30年的戏剧人才,她母亲一般地倾注整个生命之心血,先后培养了47枚戏剧“小梅花”,以青春之阵容、青春之力量,把蒲剧这一黄河流域古老的优秀剧种带向中国最高演出殿堂——国家大剧院,并以巨大殊荣唱响世界舞台。而今,这批当年进校入团时还要靠老师们寸步不离呵护照看的孩子,已经长成一片生机蔚然的林木,撑起了一方戏剧天空。
更让人欣喜的是,其中一批孩子考进运城学院戏剧本科专业,接受高等教育。而她,也成为孩子们读书所在学院的一名特聘教授,担任学科专业带头人。她出版的学术专著《我心永在舞台》,正折射出她的初心与梦想、奋斗与使命。
她,就是景雪变。
一、走向世界
2014年10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矢志不渝地秉持“永远要站在舞台上回报党和人民的培养”的景雪变,第一时间走进运城学院,她以《放飞想象的翅膀,脚踩坚实的大地》为题,为该校艺术系学生辅导学习“讲话”精神。
在学习报告专场,有同学提问:“从蒲剧发展史上我们了解到,蒲剧曾经有过名震京华的辉煌,在全国的剧种里都位于前列,现在我们能不能重现蒲剧的辉煌,树立起走向世界的雄心?”
景雪变回答说:“文艺工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这是总书记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把蒲剧推向世界舞台,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远大追求,我们有信心。”这一幕在景雪变的心间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2004年夏,由景雪变领衔主演的蒲剧现代戏《山村母亲》一经面世,即在国内引起轰动,先后获得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剧目、全国现代戏优秀剧目、文化部第二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等;文化部安排进行全国巡演,并走进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演出,受到大学生和媒体的好评;2014年4月代表蒲剧首次进入国家大剧院演出。中国文联、中国剧协将《山村母亲》列为优秀梅花奖演员数字戏曲电影工程项目。2015年11月11日,戏剧电影《山村母亲》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首映式和全国发行仪式。
2016年1月30日,景雪变接到世界民族电影节主席崔茜·莱纳的来信,邀请她参加2016年世界民族电影节。崔茜·莱纳在来信中写道:“2016年世界民族电影节将于4月1日至5日在洛杉矶的PV福庄半岛举行。今年的世界民族电影节,将有好几部中国电影放映,也特别邀请中国电影代表团来参加,我们也希望你来参加。电影节期间,我们会播放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你的电影《山村母亲》在放映后,我们需要你来现场出席观众见面会,并出席颁奖典礼及其他文化交流方面的活动。我们希望能在电影节里见到你,这是一个电影人的机遇,也相信你的到来会为我们的多元文化电影节增添更多的机会与亮点。”
景雪变荣获2016世界民族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及“蒲剧皇后”称号
参加电影节的中外媒体记者,在报道中曾有过这样的描写:“扮演女主角的景雪变,将蒲剧的传统程式生活化,并融入剧情,声情并茂地把一个乡村母亲‘鲜活’在大银幕上,让观众把《山村母亲》看成了蒲剧的好莱坞经典音乐电影《音乐之声》,把景雪变当成中国版的朱莉·安卓。在电影的后半部分,许多观众已经哼唱主调,同时称蒲剧旋律如此优美。在颁奖典礼前的红地毯上,观众要求听清唱,不愧是‘蒲剧皇后’,景雪变立马现场开腔,广受称赞。”
洛杉矶《美中时报》以《中国蒲剧闪亮世界舞台——景雪变荣膺“蒲剧皇后”称号》为题,对景雪变代表中国戏剧电影展演赢得的巨大殊荣,做了热情洋溢的评论和报道:“今年,来自中国山西的一个不太为外地人知道的蒲剧,却因为电影《山村母亲》的主演景雪变获得第13届世界民族电影节的影后而声名鹊起,让全世界知道了中国的优秀传统剧种——蒲剧。景雪变贴切的表演、优美悦耳的唱腔、柔和的身段、大气端庄的容貌,与全世界各国的电影人和观众的和睦相处,被电影节组委会特别授予‘蒲剧皇后’称号。蒲剧电影《山村母亲》展演世界民族电影节并获大奖,将会成为蒲剧艺术和中国戏剧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永远记载着民族艺术的一页灿烂与辉煌!”
景雪变为学生教戏
“小梅花定向班”的创办,一时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在培养艺术新苗过程中,景雪变和老师们都把学生当作自家孩子,车上、饭桌上、病床前、被窝里……随处都成了给孩子们传艺的课堂。可以说,景雪变和老师们是“追着教”“撵着教”。孩子们的学习、练功要抓紧,安全问题同样要操心,学校专门配备了一名生活老师,专门负责孩子们的日常起居。时序更替,寒暑往来,春华秋实,孩子们在景雪变的精心呵护下渐渐成长,他们亲切地称景雪变为“校长妈妈”。
在戏剧人才培养中,景雪变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经历,提出明确的观点:“戏剧教学有其非常明显的特殊规律,人才一定要从娃娃抓起,立足一个‘早’字。可以说,戏剧是最讲究功力的艺术,练好‘童子功’,夯实基本功,决定着一个演员一生的艺术前途。”
在创新戏剧教学实践中,景雪变提出“戏剧教学要走教研与实验、创作与演出、课堂与舞台、基地与成才相结合的新路子”。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上,一是目标定位,因人施教,即根据每个小学员的天赋条件,按生旦净末丑的角色来“选苗”栽培。二是以师带徒,以剧推人,要求戏剧教师责任到人,选定一个经典剧目来指导,以剧目规范角色。三是一对一单元化培育,多元化组合,形成聚焦成才与协调成才相结合的竞争局面。四是注重实践,现场解决问题。在组织小学员跟团演出过程中,代课教师要尽可能下团深入演出场地,或站在台下、侧幕,对每个投入演出的小学员的一招一式,进行全程审视,将所发现的问题记在本子上,演出结束后现场解决提高。返回学校后,跟团教师要将现场所发现的问题整理成系统的文字材料,作为真实案例列入教案。
10多年的风雨辉煌,“小梅花班”已陆续培养出47个全国“小梅花”演员,蝉联两届全国第一。“小梅花”们从初次登台演出的8分钟,到20分钟、1小时、2小时,目前,他们已经能够独立演出30余出折子戏和10多部本戏,如《西厢记》《关公与貂蝉》《窦娥冤》《穆柯寨》《姊妹易嫁》《杨门女将》《山村母亲》等经典剧目。
景雪变以戏剧人才工程建设为己任,开创了运城戏剧发展史上“小梅花”群英辈出的局面,从根本上解决了蒲剧人才严重断代的问题,为蒲剧的未来发展赢得了主动权。
三、幸福的守望
2018年5月17日,《山西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戏剧小梅花成了大学生》的重要通讯,该文特别加了一道引题:“去年秋天,运城学院迎来首批10位戏剧表演专业本科生,标志着我省戏剧表演人才培养迈上新台阶。”
针对戏剧演员文化水平低下的现状,景雪变着眼长远,聘请专业特别是文化课教师,坚持长年不间断地为孩子们上课。能让他们真正成为知识化的新一代,这是景雪变梦寐以求的心愿。
历史的机遇终于到来!
运城学院以坚定的文化自信,肩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崇高使命,历经数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精心筹划和充分准备,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在该校设立戏剧本科专业,2017年开始招生,目标是培养一批拥有人文素养、精湛专业水准和优秀艺术传承能力的高素质戏剧人才。
专业好不好,主要看师资;师资强不强,关键看“头羊”。运城学院按照人才高端化、市场化、应用型的要求,除了提高现有师资水平、吸引高层次人才到校工作外,还创新机制,把人才引进目标瞄上了本专业的领军人物——景雪变。2017年8月,她欣然受聘,担任运城学院特聘教授,成为戏曲表演专业学科带头人。
<span style="color:#999999;font-family:" font-size:14px;background-color:#fafbfc;"="">2012年正月,在永济市风柏峪村下乡演出间隙,景雪变带领“小梅花”奖演员为军烈属送戏到炕头
“景教授不仅德艺双馨、技艺精湛,而且手下有学生、剧团,她的到来本身就是一个响当当的品牌、一张亮丽的名片,同时还架起了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艺术实践的立交桥,使其无缝衔接,更加有利于人才培养和艺术传承。”运城学院党委书记姚纪欢说。
首批戏曲表演专业本科生中,有6人曾获中国少儿戏曲比赛最高荣誉——“小梅花”,1人曾获山西省舞台艺术最高奖——“杏花奖”;年龄最大的在多部剧目中担任女一号且已为人母,年龄最小的是19岁,学戏已有8年时间。
“有知识的戏剧演员,是推动蒲剧走向新辉煌的核心要素。孩子们拿着录取通知书,走进大学课堂接受高等教育,这是蒲剧赢得未来发展主动权的一个标志。现在国家推广院团相结合的戏剧教育新模式和发展走向,就是最好的证明。”在开学的第一节课上,景雪变怀着激动的心情倾吐自己的心声和认知。
令师生们刮目的是,他们一入校,就在“‘蒲韵新声’戏曲表演专业新生入学汇报演出”中“吸粉”无数,在全国范围的汇报演出和邀请赛中表现抢眼。
2017年9月23日,蒲剧青春版《西厢记》受中国剧协的邀请,作为迎接党的十九大、展示戏剧教育人才工程的献演剧目进京演出,获得巨大反响。在24日的座谈会上,专家们评价说这种院团合一、三位一体的演出和教学新格局、大气象,在全国并不多见。
接着,在景雪变和学院领导的关心指导和运筹下,运城学院戏剧专业的学生扬起风帆,开启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征程。
这是古老的蒲剧艺术和现代大学教育相融合的一个历史时刻,也是迎接蒲剧艺术的复兴梦想、开启新征程的时刻。
四、砥砺传承
景雪变是中国戏剧影视界一位颇具影响力的表演艺术家。她艺术成就卓著,先后荣获国内和国际诸多大奖。
在戏剧表演上,她工花旦、刀马旦、小旦、青衣等,现代戏、古装戏兼能,在50余个剧目中担任主角。代表作有传统戏《柜中缘》《宇宙锋》《阴阳河》《关公与貂蝉》《杨门女将》《火焰驹》《窦娥冤》《穆柯寨》,现代戏《刘胡兰》《山花》《巧凤》《丑嫂》《山村母亲》等。其唱腔风格既慷慨激越,又婉转俏丽,极具蒲剧声腔之神韵;表演技巧真切自然,细腻传神,凝重大方,特以“担子功”和“水袖功”见长,深得曹禺、郭汉城、吴祖光、王朝闻、刘厚生、贾平凹等大家赞誉,称景雪变是“戏路很宽的全才演员”“舞台上的活动雕塑”“蒲剧艺术集大成者”“景雪变是位大才”。
景雪变经常嘱托和激励弟子们:“台上认认真真演戏,台下清清白白做人,从艺不光要苦学技艺,更要讲道德、重修身、树形象。”她倾吐心声:“艺术家必须要有胸怀!希望你们比我走得更远,比我飞得更高!”
2011年,在景雪变从事舞台艺术40周年汇报演出的时候,《人民日报》高级记者、文艺部主任刘玉琴专程采访并在题为《蒲剧,曾经PK京剧》的文章中评论道:“景雪变上演过的剧目在其众多学生的表演中复活,蒲剧的功法担子、水袖、跑城,以及手帕、抖扇、血彩等交相辉映,俏丽无比。满目青葱而又略显稚嫩的唱念中,蒲剧的前世今生,如一幅画卷在荡气回肠、苍凉慷慨的意境中展开,让人感慨不已。”
春风化雨,十年树木。为了蒲剧事业的繁荣发展,作为体现剧种特色的代表性艺术家,景雪变以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代表作都无私传授给她的学生和弟子们。
曾经被曹禺称为“这是我在舞台上看到的最精彩的担子功”的《阴阳河》;被王朝闻称为“舞台上应接不暇的活动雕塑”的《柜中缘》;被吴祖光称为“像一幅幅展开的仕女画”的《关公与貂蝉》;被刘厚生称为“表演好得没法说,用什么赞誉之词都不为过”的《山村母亲》,一一在孩子们身上重现了,绽放出舞台上的青春力量。
青春的蒲剧,中国的蒲剧,世界的蒲剧,这正是景雪变的梦!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