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您的位置:首页 >

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2020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2020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03-09

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创建于1973年,是运城市唯一一所培养艺术人才的国办中等专业学校.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以德治校的办学宗旨,自校舍升级改造竣工回迁办学以来,各项管理水平和硬件设施已挺进全省职教第一方阵,教学质量已进入高质量的发展轨道,各种赛事、喜报、荣誉捷报频传。学校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努力培养德艺双馨、艺道精湛、学养深厚的文化艺术人才。现开设音乐、舞蹈表演、戏曲表演、美术设计与制作、导游服务和社会文化艺术等专业。

1.就业基本情况

1.1毕业生规模与结构

学校2020年毕业生总数为98人,其中:音乐25人,戏曲表演7人,美术设计与制作9人,舞蹈表演29人,社会文化艺术28人;男性39人,占毕业总数39.8%,女性59人,占毕业总数60.2%,男女性别比例为1:1.5,毕业生总人数比去年下降了39.13%。

1.2就业概况

就业学生人数为93人, 就业率为94.89%,比去年增长0.89%,直接就业人数为76人,直接就业率81.7%,对口就业人数68人,对口就业率89.47%,与上一年相比基本持平。

1.3学生就业去向

就业学生中,升入各类高职高校17人,占就业人数18.27%;

进入各种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就业人数为65人,占就业人数70%。

1.4直接就业情况

毕业生从事第三产业为76人,本地就业的有61人,占全部就业学生的80%;异地就业的为15人占20%,与2019年相比,本地就业比例有所上升,异地就业比例有所下降; 就业地点分布情况:城区就业的毕业生数为76人,占比为82%,与2019年相比,城区就业比例上升,镇区、乡村就业比例有所下降;通过学校推荐就业的毕业生数为71人,占全部就业学生的76.34%;通过其他渠道就业的5人,占5.6%。

1.5各专业大类就业情况

毕业生人数最多的前三类专业为:社会文化艺术专业28人,占毕业生总数28.6%;舞蹈表演专业29人,占29.6%;音乐专业25人,占25.6%。就业学生人数最多的前三大类专业为:舞蹈表演专业就业28人,占97%;社会文化艺术专业就业27人,占本专业人数96%;音乐专业就业24人,占96%。对口就业率最高的前三类为:舞蹈表演专业对口就业率为21%,社会文化艺术专业对口就业率33%,音乐专业对口就业率为24%。

1.6毕业生升学情况

学校升学主要为三二分段、对口升学、单招和艺术类高四种。2020年毕业生升学三二分段17人,比上一年人数有所增加。

1.7创业情况

1.7.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学校要求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安排专职老师经常给毕业生进行有关创业政策和法规辅导,把有关创业政策和法规融入课堂。定期邀请本校优秀毕业生或就业导师作《成才之路》《自主创业》专题讲座和报告,通过演讲现场面对面交流与分享使学生从中学习创业和自主创业的相关知识和素养,汲取成功的创业经验和教训,激励毕业生创业和自主创业激情。

1.7.2毕业生虽然学习了一些创业知识,掌握了一些专业技能,有了创业的基础,在实际就业过程中,志向远大有创业动机的人多,付之于行动的人少,加上资金和个人的社会经验在刚开始就业阶段能创业和自主创业的人很少。

1.7.3毕业生有少数自主创业的,主要分布在舞蹈表演、音乐、戏曲表演、美术设计与制作四个专业上,有广告设计、装潢设计、婚庆主持演艺、网络直播、影音制作文化传媒等产业,学生根据自身专业优势及当地文化产业需求进行选择。

2.就业主要特点

2.1就业指导服务情况

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课程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从求知心态调理到怎样作自主创业、怎样根据自身专业优势及社会文化产业需求进行科学选择、怎样选择职业及人生规划、怎样设计个人求职简历作为毕业生的必修课程,学生基本做到优势明确、方向清晰,整体评价非常满意。

2.2创新创业教育情况

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主导人才培养,设立规范化的企业标准课程。在专业设置上突出“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调整教学方案,改进课程设置深化教学方法增强学生操作能力。学校开设菜单式戏曲剧目、以绛州鼓乐为主的民族打击乐、网络直播、导游服务、艺术幼教等新型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高毕业生创业能力,丰富创业知识和素养,受到社会、家长、学生的一致好评。

2.3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

传承和发展蒲剧艺术促进戏曲毕业生就业,设立蒲剧精英班,为各县市培养特殊行当紧缺戏曲人才;召开导游服务专业订单培养新闻发布会,学校在各县(市、区)建立教育教学实践实训基地、与多家公司签订实习就业协议、校企合作协议、订单培养协议、采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等极大地促进了毕业生提前就业。

3.就业相关分析

3.1收入分析

我校毕业生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17人,占毕业生总人数17.34%;进入各种所有制企业就业人数为76人,占就业人数81.7%;平均起薪为2200元/月,2200~2500元/月的有34人,占36.56%,2500~3000元/月的有21人,占22.58%,3000~3500元/月的有15人,占16.12%,4000元以上的有6人占6.5%;享有三险的毕业生73人,占78.49%,没有保险3人,占3.23%;签订1年合同的73人,占78.49%,未签合同3人,占3.23%。

3.2专业相关度、就业满意度及职业期待吻合度

就业岗位相关度最高的舞蹈表演,其次是音乐,再次戏曲表演、最后是美术设计与制作。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为85%以上,职业期待吻合度为45%。

4.就业趋势分析

4.1就业去向变化趋势

学校历来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将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作为工作重心,近三年毕业生规模呈上升趋势,今年有所下降,总体就业率始终保持在 90%以上, 就业状况良好。协议就业为学校毕业生的主要毕业去向选择,近两年毕业生协议就业人数占比均 在52.8.%以上。毕业生刚开始工作怀有新鲜感,愿意受雇全职或者兼职工作,经过一年或一年时间以上的磨合历练,逐步会发现自己工作中的优势和不足,为了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有能力的选择自主创业,没有能力的选择升学培训或者入伍,实现再就业。

4.2就业特点变化趋势

近三年来毕业生就业特点变化趋势:自由、灵活、多变。这是由于给就业者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更加接近学生的职业期待吻合度和就业满意度,更好的解决就业。

4.3就业质量变化趋势及应对措施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将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作为工作重心,近三年毕业生规模呈上升趋势,总体就业率始终保持在 90.00%以上,就业状况良好。同时也出现了影响就业质量不利的因素,比如有个别毕业生纪律观念淡薄、怕吃苦,学生对就业单位忠诚度不够;受社会风气及家庭因素影响,个别些学生的择业观念不成熟,就业过程中过于关注经济因素,关注回报,而忽视个人的发展;有的学生潜意识存在一次就业定终生的误区,导致少数学生好高骛远,不愿到基层工作,不愿到外地工作;部分学生的能力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角色转变适应力稍差,出现单位变更有所增加的趋势.具体措施:

4.3.1培养学生应对挫折和吃苦耐劳精神

教育学生,人的一生难免会有挫折,关键是遇到挫折后要分析失败的原因,战胜或适应挫折,让学生在挫折和失败中磨练自己.择业是人生的第一步,要勇于面对挫折,克服困难,从而积累社会经验,走向成熟,为今后的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4.3.2帮助学生准确定位、踏实做事

教育学生在学校努力学习、苦练技能;到社会上低调从事、谦虚做人;到单位勤奋工作、刻苦磨练.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这样就不会要求过高,对于工作会更积极主动,任劳任怨,才会产生工作从基层做起更有利于今后发展的认识.

4.3.3教育学生做好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

让学生知道参加工作之后,身份转变了,环境改变了,那就必须严格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担负起员工的责任和义务.学生要做的是尽快进入角色,摒弃不良情绪,不要总想依赖别人的帮助,要培养自己独立吃苦的精神.只有这样,学生以后才能在工作岗位上站稳脚跟,为自己的事业迈向更高阶层奠定良好的基础.

4.3.4开展职业指导活动

全面组织开展职业指导教育活动.针对学生所关心的专业与职业关系、今后就业去向等问题进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的教育.针对行业发展、岗位要求和就业形势,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验实习、技能竞赛、工厂化实习训练等活动,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对学生进行职业心理、择业技巧、创业指导的教育,使学生认清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帮助学生增强就业自信心,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顺利就业.

5.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5.1对人才培养的反馈

5.1.1实习就业指导专业化

对在校学生展开了全方位、多层次开展的就业指导,做好实习就业的前期准备工作.通过实习班主任的培训强化引导工作,多次布置实习就业前的动员及教育主题班会.加强了毕业生的有关技能的培训,教会学生如何写就业推荐书,如何应聘工作岗位.通过实习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择业观和成才观,降低就业期望值,做好就业前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鼓励学生“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增强了他们职业选择的市场意识、法制意识、竞争意识。

5.1.2实习就业服务日常化

以学生为本,强化服务,我们的工作方针是:一切以学生为本,一切为学生着想,以“稳定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为宗旨做好学生就业服务工作。

5.1.3就业推荐系统化

学校坚持了“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质量求生存,特色求发展、”的原则,在推荐实习就业过程中,积极联系企业,根据企业需求意愿双向选择,真正做到就业推荐系统化。

5.2改进措施

5.2.1加强考察力度,拓展就业空间

学校在稳定好原有实习就业基地的同时,站在市场的观念上,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和沟通,加大对本地区用人单位的考察,掌握最新的就业动态,拓宽就业渠道,建立稳定的新的就业基地,使学生就业面积更广、选择范围更大.利用学生巡查深入企业了解学生实习就业情况,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并与用人单位人事部门深入接洽,建立良好的校企关系。认真组织好推荐工作.组织多家企业召开就业专场招聘会,为毕业生开辟新的就业渠道,达到用人单位、实习生、学校三方都满意的效果。

5.2.2开展人才需求社会调查

通过互联网、电话和信函等方式向企业发放邀请函,获取信息,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信息,掌握最新的实习就业动态,加大对用人单位的考察力度,逐步构建并完善“实习——就业——服务”的全方位立体化格局。

6.下一年毕业生就业趋势预测

下一年,学校将继续通过深化教学改革、采用新型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加大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力度,整合教学资源,改善教学手段,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就业指导措施,积极做好就业工作。但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部分行业和企业的岗位需求发生相应变化,对于中职毕业生来说,必须适应这一变化,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提高就业。一是基于国家和地方对于文化旅游方面重视和扶持,用人单位主要偏重专业要求方面,舞蹈表演、戏曲表演专业学生要在专业能力上强化;二是对音乐和美术专业来说,需要通过了解掌握相关的实用技术,拓展能力延伸;三是积极做好毕业生各种升学准备。学校将努力做好毕业生就业的各项工作,提前谋划,扎实开展不断提高就业质量。

网站声明

山西省蒲剧艺术院(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省蒲剧艺术院(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