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11-08
山西省蒲剧艺术院演出一团(运城市蒲剧团)创作演出的新编现代戏《中条山上党旗红》,围绕一面鲜艳党旗的绣制与守护,以王焕娥从事革命的路程和性格特征的发展为主线,讲述了王焕娥为革命舍生取义、誓死奋斗的感人故事,表达了革命先辈不畏生死、坚定理想的崇高品格。蒲剧是我市的传统戏曲艺术,该剧种坚持把弘扬传统文化和发展现代文化有机统一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可以说,《中条山上党旗红》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蒲剧现代戏的优秀作品。
这是一部反映历史、引领现实的现代戏剧作。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强调,“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建设,坚持不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为红色基因的传承指出鲜明方向、注入强劲动力。河东大地是红色的热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各个时期,这片热土上涌现出一大批革命先烈和优秀人物,发生了很多感动、鼓舞人的革命故事,成为当地艺术创作的源头活水。《中条山上党旗红》这部戏反映的是,1936年为配合红军东征,以嘉康杰为首的一批共产党员在晋南夏县一带开展游击战争、与敌人展开殊死斗争的历史。该剧不以堆砌历史情节为主要内容,而是将触角延伸到大的时代背景下个体的命运。在这部剧中,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个具体生动鲜活的人物,剧中嘉康杰、梁福才、王焕娥、梁双明、冯英海等人物,有血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这部戏,正是从历史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人民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创造,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才实现了戏曲审美活动中的共鸣与感动。
这是一部弘扬精神、激励奋进的生动党史教材。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要“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他还强调,党史学习教育要“注重方式方法创新”,“鼓励创作党史题材的文艺作品”,以振奋精神、激荡人心。《中条山上党旗红》剧本共有五人参与创作,特邀国家二级导演席凯和“文华导演奖”得主宋纪刚主导,汇集了最优秀的舞美、服装、灯光、音乐等人员的团队智慧,特别是梅花奖获得者贾菊兰领衔主演,把这部戏成功打造成了一部弘扬红色传统、赓续精神血脉、激励昂扬奋进的生动教材。这部戏,“生动”在剧本文学创作做到“以笔为舌”,对白唱词“肖其声口”,突出人物个性上;“生动”在戏曲矛盾设置,集中而纯粹上,在剧场艺术的短时间内完成矛盾的产生、冲突和解决。以嘉康杰为首的革命者和以吴继祖为首的反革命派间的斗争成为主要矛盾,王焕娥与刘金山、吴继祖与刘金山间的斗争以及王焕娥内心冲突等为次要矛盾,通过矛盾的对立塑造出丰满的人物性格;“生动”在人物性格塑造上,剧中众多人物都集普遍性和特殊性、主体性和丰富性于一体;“生动”在舞台手段综合运用上,唱腔设计新颖,既能大弦急雨嘈嘈抒豪情,也可小弦切切私语诉深情。舞台表演丰富,既有“唱念做打”的固定程式,也有现代戏表现的创新形式。舞美灯光简洁大方,既反映了时代特点,也融入了现代技术。各路“神仙”齐上阵,使得这部革命题材的戏曲作品实现了丰富知识、传递情感、净化心灵、催人奋进的目的。
这是一部人物鲜明、直抵人心的优秀戏曲作品。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各领域都要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戏曲,是用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作者主体精神的。《中条山上党旗红》作为现代戏,很难运用翎子功、甩发功、帽翅功、水袖功等蒲剧的经典特技表现人物,所以尤其注重“唱、念”,试图通过大段唱腔来描述心理和刻画性格。这里借用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有关“性情”的论述,概括这部戏的表演及唱腔特点。这部戏塑造人物“含情而能达”,注重人物内心的情感描写和心理剖析,以达到刻画人物性格的目的。“王焕娥生长在农家小院”唱段,既描述了王焕娥从害怕共产党要“安稳把咱日子过”,到了解接触共产党后“心中丝丝透亮光”,再到成长为坚定共产主义战士“我要入党、我要革命”的心路历程,又抒发了王焕娥从遭受人生重大变故“泪痕未干”“仇深似海”,到对党的认知和感情逐步加深“一腔豪气贯长天”“踏着血迹永向前”的渐进过程,既符合生活真实又感人至深,立起了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这部戏塑造人物“会景而生心”,注重借客观的景物来描写主观的情感,把无情的自然融化到有情的自我之中,达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的境界。“望远山峰峦叠嶂气势壮、景如人人如景坦荡胸怀”唱段,表现出嘉康杰面对群山的激情豪迈以及展望革命美好前景的赤胆忠心;“狂风吼乌云卷雷声阵阵”唱段,既是王焕娥夜里寻找下落不明丈夫自然环境的客观描述,更是人物心急如焚万念俱灰内心感受的真实写照。就情写景、借景抒情,“情”“景”相得益彰。这部戏塑造人物“体物而得神”,注重使用人物周围的物体来衬托人物的神情仪态,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和进深情揉进泪、捏个面人当亲人”唱段,采取独唱伴唱的方式,借用常见的和面动作,“唱”“做”并重,真情表达了王焕娥和梁福才间深厚的夫妻情谊,令人潸然泪下。形神兼备是戏曲表演在人物塑造上的美学追求,贾菊兰同志很好地把握了这一点。她长于性格化的演唱,特别是能同表情和动作紧密结合,唱出人物的感情变化,“情动于衷而形于外”,赋予演唱以鲜明的形象性。当然,剧中其他演员褚晓丹、安亮、郭睿楠、王安武、蔡宁等对所饰演的角色也都把握得很准,表演各具特色,嘉康杰的豪迈凛然、梁福才的沉稳老练、梁双明的机智聪明、刘金山的狡猾诡诈、吴继祖的凶狠残暴都跃然而出,人物形象生动鲜活,为该剧成功作出了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今年,我市整合各方资源成立了山西省蒲剧艺术院,专门创作生产蒲剧艺术作品和培养蒲剧表演人才,这为我们传承发展好蒲剧艺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奠定了坚实基础、搭建了新的平台。相信一定还会有更多的彰显人民情怀、关切人民悲欢、反映人民心声的戏曲作品创作出来!愿古老的蒲剧艺术长青!
山西省蒲剧艺术院(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省蒲剧艺术院(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