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5-04-30
胡方明
蒲剧演员李小芳在《打金枝》中扮演的唐代宗李豫和《白沟河》里的宋太祖赵光义,是性格和行为走向呈现两个极端的皇帝。《白沟河》里的赵光义刚愎自用、外强中干,而《打金枝》里的李豫却是一个性格稳定、处事谨慎的帝王。
《打金枝》这出戏在《资治通鉴》曾有真实记载。这出戏讲述了郭子仪之子郭暧和唐代宗之女升平公主结为夫妻,结婚那年郭暧才13岁,“打金枝”时也还是一个孩子。郭暧是将门虎子,当然心高气傲,说出了“我父薄天子不为”的“反动话”。升平公主与郭暧年龄相当,又是皇帝女儿,金枝玉叶,被打后便向皇帝父亲告御状。
皇帝最怕大臣谋反,这一对小夫妻年幼无知、不计后果的行为,对郭子仪家族来说是极为可怕的。所幸唐代宗是个明白皇帝,他以“不痴不聋不做家翁,儿女闺房之言,何必当真”来息事宁人、劝慰公主,郭子仪也来主动请罪。双方豁达大度,化解了这场危机。在《打金枝》里,剧作家把郭暧“我父薄天子不为”的“反动话”,改为“你父亲的江山是我们郭家争来的”的“牢骚”活。
在唐朝,作为皇帝女婿的郭暧说出“我父薄天子不为”的话该不该死?若按照李唐王朝皇帝们对自己兄弟侄子亲生儿女的待遇,当然该死。为了夺取皇权,一代明君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郭暧不过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驸马,不光他本人该杀,他的家族也免不了诛灭九族。
但郭暧所处的时代,唐朝正由盛转衰,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唐代宗在位17年,他虽平定了“安史之乱”,但是各地已逐渐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并且在此期间,吐蕃趁机攻占河西等地,并率军直逼长安,唐代宗仓皇出逃,只得派郭子仪迎敌。《打金枝》就发生在这个时期。这出用唱腔叙述故事的传统戏,几乎从开幕唱到闭幕,最考验演员唱功。
李小芳唱功了得,用老百姓的话说,是“满口嗓”。李小芳的嗓子不但低音、中音区位宽厚,高音区也同样明亮,这是少见的好嗓子,她不需要用尖锐的假嗓子在高音区拉长音。无论是戏曲演员还是歌唱演员,高音区的长音,都是考验一个演唱者水平高低的试金石。唱功不好,长音便拉不长,观众听着“不过瘾”;唱功拉垮,长音荒腔走板、塌音冒音,这样的唱功,观众们哪里还能听出美感,肯定不接受。
老百姓对舞台上的演员有一个最实在的评论:钉鞋凭掌,唱戏凭嗓。李小芳嗓子好,又很会用嗓子,她能够随心所欲地控制自己的嗓音,在高音区位长音发声时,可以使长音发声带有颗粒感,于是观众朋友便听出了这个经历了安史之乱、吐蕃入侵的唐代宗唱腔里沧桑感。
戏曲行内有句对演员唱、念(也叫道白)占舞台上表演重要性的行话:七分道白三分唱,也就是说行内人认为一个成熟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道白比唱更重要。这是因为演唱时,有乐器伴奏,嗓子不好或出了状况,乐器“裹住”也就过去了。道白,就是舞台上一个人声情并茂地说,没有一点“遮丑”的响器,道白不过关,或是忘了台词,那可是丢丑的,已经算是演出事故了。李小芳记词快又准,道白穿透力强,不看字幕,观众在舞台下的任何地方,不论道白字数长短、语速快慢,都可以清楚地听到她的每一句台词。
李小芳通过自己的勤学苦练,拥有了这样好的表演条件。于是,这个唐代宗处理起家务事当然也得心应手:当他的掌上明珠来到皇宫告丈夫的状,李小芳饰演的唐代宗并没有听女儿的一面之词,而是问小两口矛盾的起因和细节。这样的父亲实在是太少见了。在认真听取女儿和女婿争执的起因后,首先批评了女儿认为皇帝女儿高人一等、不给公爹拜寿的错误思想和行为,这也让金枝女仗势压人的想法在法理上失去支撑,于是女儿的告状之路便“困难重重”。然后,唐代宗就女婿如何打女儿进行了询问,并让皇后验伤,连红伤、白伤这样的细节也考虑到了。掌握了女婿的“反动言行”后,他便陷入了思考。经过反复思考斟酌,他不仅没有治女婿的罪,还给女婿官升三级。直到最后,小夫妻二人和好如初。
观众朋友们爱看这个蒲剧传统戏,还有个很重要的因素,同样是反映处理家长里短、儿女纠纷的家庭事务,《打金枝》里的人物背景,不是平民百姓,是皇帝权臣,满台子的纱帽蟒袍、黄蟒黄帔,连布景也是金碧辉煌的皇宫后院,这比较符合观众对视觉盛宴的高要求。
我们在欣赏李小芳高超表演技艺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李唐王朝因“安史之乱”由盛转衰的无奈。即便是唐代宗这样绝顶聪明、能够平定“安史之乱”的皇帝,却对军阀割据无可奈何,面对吐蕃侵犯也只能仓皇而逃。虽然“国破山河在”,但已是“城春草木深”了。对女婿的大度,不只是老丈人爱女婿的情节,更源于皇帝离不开郭子仪这样的股肱之臣。
山西省蒲剧艺术院(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省蒲剧艺术院(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