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11-28
俗话说:无技不成戏,好戏看特技。蒲剧表演特技是技巧,更是功夫。戏曲演员须经过长期的戏曲舞台实践和严格的训练,反复地研究、创造、提炼、升华,才能在戏曲舞台假定性的空间里,娴熟地运用特技进行象征性的表演,使人物的心理情感通过技巧,转化为奇妙的动作语言和具体形象,达到画龙点睛、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蒲剧表演特技,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蒲剧艺术以她众多的优秀演员,生动鲜明的音乐唱腔、丰富多彩的剧目和精湛的特技表演,成为黄河流域的文化传承载体之一。蒲剧表演特技已成为中国戏曲表演艺术殿堂中的瑰宝。
系带子
系带子,是蒲剧表演艺术家王秀兰在《杀狗》中的一个表演技巧。剧中人焦氏对婆婆刁钻任性,对丈夫又不失柔情。通过对纳鞋、吃面、吃馍、系带子等生活中的动作,形象地塑造出剧中人焦氏机灵麻利的双重性格特征。尤其是系带子的表演,长长的腰带顷刻便紧紧地扎在腰间,令人称奇。
扭屁股
扭屁股,是蒲剧《采花》中的一个特技。剧中人侯上官见色起意,威逼民女,被民女哄骗到悬崖峭壁上采花,民女借机将其推下,折断双腿,荒沟之中,他又被掠走钱财。为求活命,侯上官只得以屁股代腿扭着回家。表演时,动作与音乐节奏紧密配合,并保持了身段的优美。通过扭屁股的表演,将一个色鬼歹徒受到惩罚后,狼狈不堪、疲于奔命、痛苦挣扎的神态,刻画得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滑稽和讽刺效果。
耍蛤蟆
耍蛤蟆,是利用蛤蟆脸谱和面部肌肉的运动来表演的特技。表演时,演员运用额部肌肉的伸缩、抖动和眼皮的张闭,使蛤蟆时而伸腿,时而张嘴,好像活蛤蟆要从头上跳下来一样。在蒲剧《观兵书》中,用来表现剧中人王彦章苦思冥想、焦躁不安的典型情绪。
杠子
杠子功,是蒲剧《盗御马》、《杨香武三盗九龙杯》等剧目中的一个特技。运用这个特技来表演的,大都是义士、侠客、豪杰、大盗之类的剧中人物。杠子高高地悬挂在舞台,离地约十米左右,演员要在上边表演各种造型和技巧,表现夜深人静之际,剧中人飞檐走壁、蹿房越脊,以及窥窃、探视等多种姿态。因而,在表演动作上,要求演员迅速、轻捷、灵巧、惊险。杠子功的具体表演动作,花样繁多,以珍珠倒卷帘、鹞子大翻身等最为绝妙。
凤凰浴火
艺术因文化而常青,文化因艺术而鲜活。悠久的历史文化,深厚的艺术积淀,孕育出了蒲剧艺术的品格,也滋养着蒲剧艺术的发展。
山西省蒲剧艺术院(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省蒲剧艺术院(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