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11-29
近几年,随着短视频这种新型传播形式发展突飞猛进,一个文艺现象或者说一个文化现象悄然兴起,那就是用戏腔这种演唱方式来演绎流行歌曲广受追捧。
对这一文化现象,曾关注的一位“戏腔网红”具有一定的例证意义。这位“戏腔网红”刚刚起步时粉丝只寥寥数人,仅一年多时间,其粉丝量就猛增至现在的100多万人。不仅如此,她用戏腔演唱过的很多流行歌曲广受年轻人欢迎,成为现在很多热门短视频背景音乐,点赞量一路攀升。
若要细致划分,用戏腔演绎流行歌曲这种形式,只是最近几年国风热中的一个子类。除此之外,近些年来火遍互联网的国风类原创流行歌曲、用传统乐器演绎的流行乐曲等都可以归属同类。这些不同的表现形式,具有相同的底层逻辑,即蕴含着东方美学的中华传统文化在音乐这种艺术形式上的强势回归。
我们在此欣喜之余,应该意识到,“戏腔+流行”在短视频平台数次登上热搜的这一文化现象,还应该成为推动年轻人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戏曲,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契机。
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戏曲具有很强的地域属性,从昆曲到河南梆子,从越剧到东北二人转,尽管表现形式有异,但各种戏曲形式都承载着当地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并在“唱念做打”中,在千余年的岁月长河里用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形式传承着地域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并将中华民族向善、向上、向美的宝贵精神延续下去。
过去的几十年,随着电影、电视等多种现代化传播手段的出现,以及众多更为新颖的艺术形式的出现,勾栏瓦舍快速消失,散落在村舍里的戏台也在岁月的侵蚀下逐渐坍塌,传统戏曲淹没在了岁月长河里,疏远于年轻人。何为戏曲?何为戏曲文化?每一幕戏曲中隐含的文化价值是什么?……这些有关戏曲的文化并不为年轻人所知,一些年轻人还会因为戏曲的“晦涩难懂”而对其选择了屏蔽。
流行歌曲的“戏腔化”受到热捧,为新一代年轻人走近中国传统戏曲提供了一个十分有利的契机。虽然戏腔化的演绎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点缀,并不能反映传统戏曲艺术精髓,也不能完整呈现传统戏曲全貌,但它毕竟为年轻一代打开了一扇领略戏曲之美的窗,也让年轻人迈出了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第一步。由此,我们应该意识到这一文化现象所带来的戏曲复兴的机遇,搭建更多的平台,拓宽更多的渠道,为戏曲与年轻人的双向奔赴提供更多创新性的思路。
来源:梨园漫步
山西省蒲剧艺术院(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省蒲剧艺术院(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出品”。